你敢信?一个比整个西欧还大的国家股票配资正规平台排名,差点连看海的资格都被邻居“顺手”拿走了!
这事要是拍成电影,片名我都想好了——《37公里的命》。主角刚果金,坐拥234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,矿产多到能养活半个地球,结果出海口只有37公里,还被一块叫“卡宾达”的飞地三面包夹,活像被塞进窄巷子的巨人,憋屈得连呼吸都得看人脸色。
更离谱的是,它北边紧挨着另一个“刚果”刚果布。两国首都金沙萨和布拉柴维尔,隔条刚果河对望,近到什么程度?你站在河边喊一嗓子,对岸都能听见,这个距离也太离谱了。有网友打趣:“这哪是两国首都,分明是‘河两岸的邻居’,连外卖都能互送。”可笑归可笑,这背后压根不是巧合,而是一场持续四百年的“地图争夺战”,非洲人连参赛资格都没拿到,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事情的来龙去脉,得从15世纪末说起,那时候,非洲中部其实有个挺像样的本土政权——刚果王国。别被“王国”俩字骗了,人家可不是原始部落,有城市、有贸易、有外交,甚至还能和葡萄牙互派大使!在1483年之时,葡萄牙船队晃晃悠悠开到刚果河口,一看:嚯,这地方有国王、有秩序、还能谈生意?立马换上笑脸,又是送礼又是传教,一时之间他们的关系好得像亲兄弟。
刚果国王一高兴,干脆受洗成了基督徒,成了非洲第一位“基督教君主”。双方你来我往,其乐融融,仿佛真要共建“葡刚命运共同体”。可没过几年,画风就变了,原因也非常简单。1503年,刚果国内闹内乱,葡萄牙“热心”派兵帮忙——兵一进来,就再没打算走。他们早就盯上了南部那片靠海的宝地:气候温和、港口天然,简直是殖民界的“黄金地段”。
时间很快到了1575年,葡萄牙直接在南部建了罗安达城,把整片区域划为“葡属西非”,也就是今天的安哥拉。刚果王国的海岸线,被一刀切掉大半。当地人傻眼了:说好的兄弟情呢?怎么转头就占我家地盘?可面对火枪大炮,再多的愤怒也只能咽下去,毕竟实力不行,就只能被动挨打。
时间到了19世纪之时,欧洲列强开启“非洲大扫货”模式。法国一看葡萄牙在南边吃得满嘴油,立马做了一个决定,那就是从西非杀过来,直扑刚果河北岸。他们在河边建了座新城,取名“布拉柴维尔”——纪念自家探险家布拉柴。然后大手一挥:“这河北边,归我了!”于是“法属刚果”诞生,也就是今天的刚果布。
这时候,刚果内陆就像一块夹心蛋糕:南边被葡萄牙咬了一口,北边被法国啃了一角,中间还剩一大片热带雨林没人要——太热、太湿、蚊子多到能把你抬走,欧洲人普遍觉得“这地方去了怕是要命”。
但偏偏有人不信邪,比利时,这个欧洲小透明,国土还没海南岛大,野心却大得离谱。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眼红英法葡瓜分世界,急得直跺脚:“再不下手,连汤都没了!”于是他派出探险队,顺着刚果河逆流而上,硬是在密林深处插了22面国旗,宣布整片内陆归他所有,美其名曰“刚果自由邦”——听着挺自由,其实是国王的私人提款机,橡胶、象牙、矿产,能挖的全挖走,人命?
但问题很快来了:比利时虽然控制了23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却发现自己没海!岸!线!葡萄牙和法国早已把海岸瓜分干净,只剩刚果河入海口北岸一小段,约37公里,勉强算个“出海口”。这个时候的比利时人急得满头汗:“这要是没了,我怎么把象牙、橡胶运出去?怎么维持统治?”
在1884年,欧洲列强齐聚柏林,开了场“非洲分赃大会”。会上,葡萄牙代表一脸得意地站起来:“各位,我提议把这37公里海岸划给我,这样我的安哥拉和北部殖民地就能连成一片,多方便!”
全场哗然。比利时代表当场跳起来:“你疯了吗?这是我家234万平方公里唯一的窗口!你一堵,我们直接变内陆国!这还怎么玩下去?”
更绝的是,其他列强居然站队比利时,这让很多人直接傻眼,为啥?因为大家都明白:留个出海口给比利时,等于多一个贸易通道;要是让葡萄牙一家独大,以后做生意都得看他脸色。于是,在英法德等国的联合施压下,葡萄牙只能悻悻作罢。
但葡萄牙也不是吃素的,他转头就把那块北部殖民地(今卡宾达)并入安哥拉,形成一块与本土隔开的“飞地”。从此,刚果金的37公里海岸线,就被卡宾达三面包围,像被掐住脖子一样难受。
1960年,刚果金独立,继承了这“限量版海岸线”。可直到今天,它的出海通道依然脆弱。货轮进出得小心翼翼,稍有摩擦就可能被卡脖子。而卡宾达地区至今仍有分离主义运动,局势不稳,更让刚果金如坐针毡。
整体看来,刚果金的困境,根本不是“地理不好”,而是殖民者用尺子和野心,硬生生画出来的牢笼。三个欧洲国家,为了自己的利益,在地图上随便一划,就决定了一个国家几百年的命运。当地人连发言权都没有,只能被动接受。
更讽刺的是,当年葡萄牙、法国、比利时争得头破血流的地方,如今却是非洲最贫困、最动荡的区域之一。资源被掠夺殆尽,边界冲突不断,百姓苦不堪言。而那些殖民者早已拍拍屁股走人,留下一堆烂摊子。
可能很难想象,世界上还有国家因为37公里的海岸线,几百年都在挣扎求生,但这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事实。
宝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